15560181125

行业资讯

耐火材料的干燥
更新时间:2024-06-03 点击次数:887次

  干燥过程

  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此之前有一个加热阶段。一般加热阶段时间很短,坯体温度上升到湿球温度。此阶段中水分和自坯体中排出水量的变化不大。

  是干燥过程中重要的阶段,此阶段排出大量水分,在整个阶段中,排出速度始终是恒定的,故称等速干燥阶段。在此阶段中,水分的蒸发仅发生在坯体表面上,干燥速度等于自由水面的蒸发速度,故凡足以影响表面蒸发速度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干燥速度。因此,在等速干燥阶段中,干燥速度与坯体的厚度(或粒度)及*初含水量无关。而与干燥介质(空气)的温度、湿度及运动速度有关。

  第二阶段是降速干燥阶段,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或坯体含水量的减少,坯体表面的有效蒸发面积逐渐减少,干燥速度逐渐降低。此时,水分从表面蒸发的速度超过自坯体内部向表面扩散的速度,因此干燥速度受空气的温度、湿度及运动速度的影响较小。水分向表面扩散速度取决于含水量、坏体内部结构(毛细管状况)水的粘度和物料性质等。通常非塑性和弱塑性料水分的内扩散作用较强。粗颗粒比细颗粒的强,水的温度越高,扩散也越容易。

  第三阶段干燥速度逐渐接近零,*终坯体水分不再减少。当空气中干球温度小于100℃时,此时保留在坯体中的水分称为平衡水分。这部分水分被固体颗粒牢固地吸附着。平衡水分的多少,取决于物料性质、颗粒大小和干燥介质的温度与相对湿度。

  以上三个阶段的明显程度,依坯体中水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对可塑法成型的坯体来说,三个阶段比较明显,而对水分不大的半干法成型的坯体,如多熟料砖、硅砖和镁砖等,就不大明显。

  干燥制度

  干燥制度是砖坯进行干燥时的条件总和。它包括干燥时间、进入和排出干燥剂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砖坯干燥前的水分和干燥终了后的残余水分等。

  干燥时间是关系到正确选择干燥设备,保证正常生产和经济性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定量地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一般根据实际数据来确定。

  1、影响干燥时间的因素

  (1)物料的性质和结构。如对粘土砖来说干燥时间与配料中结合粘土的性质和加入量以及熟料的颗粒组成有关。配料中结合粘土的可塑性越强,加入量越多,颗粒组成越细时,干燥越困难。

  (2)砖坯的形状和大小。砖坯的单位质量越大,形状越复杂,干燥越要缓慢进行。

  (3)坯体*初含水量和干燥后残余水分。

  (4)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和流速。

  (5)干燥介质在干燥器中的温度降。温度降越小,则干燥的平均温度越高,干燥过程进行得越均匀,与此相应,干燥时间也将缩短。但干燥介质出干燥器的温度越高,干燥过程的热量消耗也越大。

  (6)干燥器的构造良好,密封情况和操作情况也对干燥时间有很大影响。

  调节干燥过程的方法,是改变干燥剂的温度、湿度、流速和干燥时间。这些参数相互间的关系也很复杂,所以,对于各种不同制品的干燥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

  2、砖坯干燥残余水分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1)砖坯的机械强度应能满足运输装窑的要求;

  (2)为满足烧成初期能快速升温的要求;

  (3)为制品的大小和厚度所决定,通常形状复杂的大型和异型制品的残余水分应低些;

  (4)不同类型烧成窑有不同的要求。

  上述因素中以第二项具有特殊作用。

  残余水分过低是不必要的,因为要排出*后的这一部分水分,不但对干燥器来讲是不经济的,而且过干的砖坯因脆性而给运输和装窑带来困难。半干法压制的粘土砖在隧道窑烧成时,残余水分应低于2—3%,在用其它窑烧成时要低于4—5%。硅砖烧成前要求干燥到1—2%,镁砖为0.6—1.0%。


R & D科技研发
NEWS新闻资讯